作者:管理员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庄严承诺正在逐渐兑现(党的十九大报告)-----题记
我的扶贫故事
界首市地处皖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历史悠久,民风淳朴,一条沙河贯城而过,因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曾商贾云集,贸易兴旺,享有“ 小上海”之美誉。现在的界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环境优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而乐业。但是就在这灿烂前景世人夸的美好旋律中,还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贫困户贫困乡的存在就是其一。
2017年5月,我受界首市公安局局党组指派,来到艾滋病重灾区陶庙镇孟庄村,开始了为期三年的驻村扶贫工作。
扶贫初始,我一片茫然,贫困户、未出列贫困村、精准扶贫、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成效、扶贫手册、明白纸等等一系列的概念跟我所熟悉的刑侦、治安、追逃、破案相去甚远。为了尽快的熟悉扶贫业务,准确把握目前孟庄村现状,我坚持吃住在村,顶着炎夏的烈日,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舍院落,汗水无数次地浸湿手中的扶贫手册,甚至点着蚊香挑灯整理扶贫资料,认真细致地进行调研摸底。我,用脚步丈量着孟庄的每一寸土地,忙碌中不觉已是秋去冬来。
经过半年的深入调查走访,我了解到,孟庄行政村共有贫困户106户,贫困人口254人,其中已脱贫43户117人,未脱贫63户137人,致贫原因分别为因病,因学,因残,五保户,缺乏劳动力等,其中因病致贫多因艾滋病所致。可能会有人唏嘘,为什么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会有如此众多的艾滋病患者,有的甚至全家都患有艾滋病,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穷”。找出问题症结,找准致贫原因,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工作思路,也制定了脱贫规划。
53的孟献何和45岁的妻子段秀英双双患有艾滋病,经了解,1994年前后因为家庭收入低,夫妻二人一起到私人血站卖血,事实上每次50元一次的交易比卖血更加残酷,在这些不明来路的采血车上孟献何夫妻二人的血被抽出来,采血人留下血浆后还把剩血回打到二人体内,由于消毒和防疫都不过关,一根输血管反复利用导致交叉感染,卖了几次血之后,夫妻二人相继感染艾滋病毒。记得第一次去他家走访时,我问起他家里都有什么经济收入,孟献何幽幽地说了句:这个病,别人看不起,不能出去挣钱。沉重的叹息和暗淡的眼神透露着无奈和绝望。作为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我懂得,这个贫困的家庭在艾滋病阴影下被别人歧视的自卑感、孤独感和群体遗弃感。现代医学观点强调心身不可分,压力之下的强迫、抑郁和焦虑困扰或许比艾滋病本身的发展表现的更为突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一边利用心理咨询师的一技之长为夫妻二人进行心理疏导,启动社会支持系统,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获得尊重感,一边根据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帮扶措施。我给他们讲授健康扶贫“351”“180”政策;鼓励他们种植经济作物,获利国家补贴3000元;帮助他们领取按月享受的特病(村里的人忌讳艾滋病,统称特病)救助金和低保金1232元;我还帮助他们申请了小额扶贫贷款五万元,用于发展生产。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使现在的孟献何夫妇,脸上有爽朗的笑,走路有挺直的背,不愁吃穿,每天都期待着美好的明天。看到他们的生活和精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54岁的孙影夫妻二人也是因卖血感染艾滋病,不幸的是2004年其夫因全身免疫系统被艾滋病毒破坏身亡,当时四十出头的孙影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寡居的她不仅要承受病痛的折磨,还要辛苦劳作维持生计,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孩子。我帮助孙影成功申请了五万元小额扶贫贷款发展生产,大户带动每年获利3000元;带着镇畜牧站退休的老技术员刘超英到她家讲授科学饲养山羊的技术,鼓励她喂养3只母羊进行繁殖,获得国家奖补3000元;争取公安民警捐款1000元用于发展养殖;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她还利用所学技术给其他农户打零工挣钱;每月帮助她领取特病救助金和低保金616元。如今,大儿子和大女儿均已成家,小儿子在外地打工,也有了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在短短几个月的帮扶中,我看到了孙影作为一个母亲面对生活的磨难和命运的坎坷,坚强而勇敢地默默承受的高贵品质,我也为自己的付出感到一份踏踏实实的满足。
荣邵平是一个43岁的汉子,本来正值壮年的他应该是家庭的顶梁柱,但因艾滋病缠身失去部分劳动力,又因家里还有两个上学的孩子,导致这个家庭因病因学致贫,针对这种贫困家庭的特殊情况,我先从教育扶贫宣传入手,帮助两个孩子获得教育资助,让孩子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是这个家庭的明天和希望;又根据产业扶贫政策,鼓励荣邵平喂养山羊,获取国家养殖奖补金3000元;又帮助他申请小额扶贫贷款五万元,发展生产每年获利3000元;每月按时领取特病救助金和低保金。荣邵平自己评价现在的日子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能让一个人逐渐摆脱贫困,积极向上的往前走,这不正是我这个扶贫人想要的结果吗?
张洪良家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他瘦弱矮小,患有严重糖尿病,妻子先天性痴呆,常年治病、用药使这个家庭几乎一贫如洗。我和界首市公安局党组书记胡明扬在走访中看到,他家房屋内外侧均有裂纹,可张洪良由于身体残疾,无力修缮。之后我在胡书记的安排下找工程队帮助他维修了房屋内外墙体和屋顶,经过半月的紧张施工,终于在梅雨季节来临前,张洪良一家搬进了不漏雨的房屋。他在扶贫干部的引导下,喂养了十几只山羊,除了获得国家3000元奖补外还通过繁育小羊获得不错的经济收入。张洪良有一个漂亮懂事的女儿张艳,今年读初中二年级,但是由于家庭贫困原因,孩子性格自卑内向,又加之从小缺少正常的母爱而变得怯懦孤独,每次去走访,除了跟张洪良讲解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政策之外,我还利用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跟小张艳倾心交谈,经过多次心理疏导后漂亮的小艳子渐渐的走出心理阴霾,恢复了同龄孩子一般的活泼可爱。由于孩子跟我很亲近,张洪良的老母亲一见到我就拉着我说:“晓洁,俺孙女可喜欢你啦,俺家条件差,送给你可好?”一句玩笑话足以慰藉扶贫路上我那颗奔波劳碌的心。
还有很多很多不同的扶贫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一次次走访,一次次交谈,我试着了解贫困户的经历从而寻找致贫原因;走进他们的生活,考虑着他们的需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找到适合的帮扶措施;向他们讲解健康扶贫“351”及“180”政策,告诉他们特殊病症的办理条件及流程;广泛宣传雨露计划、贫困生助学等教育扶贫政策;核算清楚并及时发放各种种养殖国家补贴等等。通过深入了解、真诚沟通和善意帮助,贫困户的精神越来越焕发,脱贫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他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对我说:“社会主义好,共产党好,习近平总书记好!感谢扶贫干部给我们带来好的国家政策,带领我们早日脱贫!”一次又一次我被他们真挚而热烈的眼神所打动。贫困户脱贫就像破茧而出的蝴蝶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力量,这种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灵魂,纵使前进的路上荆棘遍布,我也会勇往直前,我和贫困户一起脱贫,共同成长!
经过我和同事以及孟庄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现在的孟庄,扶贫实现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公安局全体民警自主捐助的3.6万元,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小额信贷扶贫贷款150万元;村级光伏发电60千瓦和户级光伏发电60千瓦建成,实现并网发电;危房改造22户;扶贫车间建成并投入使用;寻找机遇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获得企业慈善资助2万元;帮扶责任人实现“一线实、一口清、一本清”的精准帮扶。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定当再接再厉,扎实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实现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继续奋斗!(王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