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薄荷秧撑起农民钱袋子
盛夏时节,太和县肖口镇肖口村薄荷种植基地郁郁葱葱,薄荷叶散发出的清凉气息扑鼻而来,田里几十名群众来回穿梭,正在采摘薄荷叶子。
“现在单独采摘的薄荷叶,生长在茎的顶部,品质较好,经过机器烘干工序,可以8元/斤的价格卖给茶饮片生产厂家”种植大户王坤告诉笔者,剩余的薄荷根茎连同叶子收割烘干后,也有很大经济价值,可以3元/斤左右的价格出售给中药材厂家。
王坤种植的薄荷品种为“亚洲39号”,该品种具有易管理、产值高、病害少等特点,种植周期为一年,生产期为农历2月份到11月份,期间可以多次采摘薄荷叶,平均每亩收益在5000元左右。像他这样规模化种植薄荷的,在肖口镇有好几家,并且个别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
“种植薄荷虽然在日常管理上用工少,但是采摘薄荷叶以及收割薄荷根茎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为此,基地雇佣了许多农村留守妇女”肖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工作人员王松香说道,采摘实行计时工资,平均5元/小时,时间较为灵活,既不耽误她们照看老人和接送孩子上学,又能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据悉,肖口镇薄荷种植历史悠久,20世纪90年代,该镇种植户主要是把薄荷熬成薄荷油出售,价格比粮食作物高出许多。进入21世纪后,科技进步推动薄荷油实现工业化生产,该镇薄荷种植产业也顺势转型向中药材领域迈进,加上有国家政策支持,通过流转土地规模化连片种植,大量出售薄荷叶、茎、根获取较好地效益,同时,有效带动周边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用薄荷秧撑起农民钱袋子。(李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