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国有企业12名下岗职工因怀疑账务不明而拒领自己应得的企业改制补偿金,三年来他们不懈奔波,依法逐级反映账务支出不明情况,全力阻止企业因改制引发可能侵占巨额国有资产的现象。职工代表石为民表示,他们决不是为了一己私利,只是想在企业解散之际讨个明白,决不能让国有资产莫名流失。
1997年,阜阳市第一百货公司皖北商场因经营不善停业,二百多名职工全员下岗。2010年10月,阜阳市颍泉区企业改制指挥部进驻该商场,委托有关部门对该商场财务分阶段依法审计,并将审计报告张榜公示。
2010年11月,石为民等12名职工针对审计报告中出现的三年支出费用800余万元,审计期间部分账目涉嫌隐瞒,2003年至2010年期间职工人数多出52人,仅有的两名财务人员均系企业领导人亲戚,以及对职工逢年过节发放的米面油等慰问品折价扣除,且涉嫌高价采购等五方面问题,先后向企业主管部门和区、市政府逐级反映。
2011年9月30日,阜阳市政府作出复核终结意见,责成颍泉区政府督促有关部门对其合理诉求及时妥善解决。石为民明确表示,他们拒领应得的个人企业改制补偿金,目的是想对自己服务了半辈子的企业负责,即使企业改制解散了,但国有资产要理个明白。决不能坐视企业解散,国有资产被趁火打劫。
比如800多万元的企业三年费用支出,应该可以把已经审定的支出明细公布出来;7年来142万元的米面油慰问品采购价以及它们的具体去向拿出来晒一晒。石为民等职工说,他们可以写出书面承诺,自己决不多要国家一分钱,但一定要把巨额国有资产理清楚。职工孙文华称,她自己被列为职工代表,但三次企业审计时都没有按规定被通知参加。刘永红称自己是2003年被指定的职工代表,因自己提了反对意见,从此就无故被终止了职工代表资格。
2013年8月13日,记者专程赶到颍泉区调查。区商业协会对此高度重视,次日上午,由颍泉区商业协会牵头,组织该企业原改制指挥部成员座谈。针对记者提出的问题,相关人员一一解释说明。主要存在审计时间点不一致,以及职工掌握的情况与指挥部解释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石为民告诉记者,他们早早下岗,各自另谋生路,但对企业的感情依然深厚。三年来,他们还先后向纪委、检察机关等部门如实反映过该企业存在涉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只需要把已经审计过的明细账目拿出来晒一晒,这是最好的答复。”(本报记者 聂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