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桥”心理茶馆助推基层人民调解柳暗花明
2022-01-22 17:33:20

作者:管理员



乡镇一间小小的茶馆,搭建起一道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一张几案,一壶热茶,寥寥数语,温暖化解着无数群众心头的坚冰。向善,向上,向美!在茶馆的幕后,忙碌着跑堂的正是县、乡两级司法干警和更为广泛的党政干部。在临泉县单桥镇文化站,悄然多了一块“心理茶馆”的牌子,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们穿梭其中,仅仅一年多的光景,它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令人叹为观止。中秋前夕,我们详细探访了这所散发着温暖和时尚气息的心理茶馆。

善治临泉 激活人民调解新生力量

临泉县位于皖西北边陲,是全国人口大县。近几年来,临泉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提出“善治临泉”的工作思路。全县成立了善治临泉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县司法局。各乡镇街道也相应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善治小组。善治工作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以防范风险、化解矛盾为主线,不断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升人民调解员队伍素质,将新乡贤纳入人民调解组织,在基层形成强有力的队伍。目前,全县共有人民调解员2158人,人民调解委员会427个,法治村长395名,法律顾问77名,300余名新乡贤积极参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进入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基层化解矛盾纠纷的力量不断增强。临泉县上下围绕“善治”红线,共筑善治理念。县直各单位利用各类节点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就移风易俗、普法宣传等开展送戏下乡等善治活动,并形成实事报告单。各乡镇街道亮点纷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构建以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为主体,以重点行业、纠纷多发领域的调解组织为补充的大调解格局,实现不同层组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覆盖。临泉县单桥镇拥有人口5.8万,距离县城仅十分钟车程,属于典型的近郊乡镇。在善治临泉活动开展过程中,发达的近郊经济发展优势造就了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单桥镇党委政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注意挖掘民间优势,助推社会创新治理。韦志中是位从单桥镇走出的心理学专家,现任阜阳市心理学会会长。2019年 12月,阜阳市心理学会应邀下沉到基层,和临泉县单桥镇党委政府联合成立了临泉县“善桥”志愿服务队,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了社会心理服务创新模式——“心理茶馆”,为全镇居民提供志愿服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该团队娴熟的专业技能,敬业的工作精神和热情的服务态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该镇司法所主动嫁接心理茶馆,将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当事人请到茶馆协商,在心理学专家们的耐心指导下,伴随着一杯杯热腾腾的清茶,纷乱的事态往往被化繁为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单桥镇“善桥”志愿者服务队坐镇服务的心理茶馆由此声名远播,不仅吸引了全县和阜阳市的相关人士慕名关注,还通过网络信息引起全国各界人士的倾情点赞。

创新服务 疫情催生彰显心理茶馆强大气场

2020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冲击了人们原本喜庆的春节。在疫情防控攻坚阶段,心理茶馆的心理咨询师们作为志愿者,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大显身手。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心理茶馆心理咨询师韦志中毕业于单桥中学。在外打拼期间,通过刻苦学习,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一直辗转在外地发展的韦志中,始终不忘初心,反哺回报乡梓。他当年的中学老师王永峰在他的影响下,考取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王老师不仅将心理咨询技能广泛地用到教书育人的校园,还追随当年的学生韦志中成了心理茶馆的忠实志愿者。像王永峰老师这样的志愿者专家,“善桥”志愿服务队在心理茶馆拥有排班轮值志愿者36人。主要由心理专家、社工师和爱心人士组成。阜阳市心理学会把专业资源、专家资源下沉到单桥镇心理茶馆,会长韦志中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和心理茶馆负责人。该茶馆还召集一批新乡贤、创业人士、基层“六长”,即派出所所长、农技站站长、医院院长、司法所所长、学校校长、市场监督所所长,与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政法工作者等“五老”志愿者共同参与其中。善桥志愿服务队成立时有志愿者 300多人。通过抗疫,不断有志愿人士加入,又吸纳了一批创业青年和爱心人士,目前善桥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人数高达 800人。志愿者们根据其专业优势为民众提供服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关怀分队、婚姻家庭调解分队等七大功能分队,每个分队联合基层干部和其他志愿者,轮流在不同村镇定期开展科普活动和志愿服务。其中,在临泉县综治中心还设立了“善桥”心理茶馆分馆。

心理茶馆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善桥志愿服务队。服务队采用党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对基层民众进行社会治理和科技志愿服务。主要由党员干部、乡贤、心理专家三方人才组成。在人员管理上,善桥志愿服务队建立志愿者个人信息数据库,不断优化选拔、考核、奖惩与退出机制。针对服务人员不同层次的服务动机,采用不同方法的激励手段,实现志愿服务人员的服务动机和能力的升级,如根据志愿者的得分高低(这些学分包括学习分、督导分、作业分)、服务对象的评价、团队打分来进行评优评先。成立专项服务小组,分为宣传报道组、档案管理组、活动管理组、督导学习组来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其目标就是乡村治理,从心理入手,以心理茶馆为依托,最终让志愿文化渗透到基层各个角落。

▲单桥镇党委书记符心斌对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心理抚慰深表赞赏

特别是一场漫长的抗疫,极大地锤炼了志愿者队伍。“善桥”志愿服务队实施了“七个一”举措,为广大群众提供科学防疫知识普及和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辐射范围呈圈层式递增态势。这“七个一”分别是:

建一支应急队伍,参与防控执勤。春节期间,“善桥”志愿服务队应急出征,身影活跃在相关乡镇多个防控执勤点、自然村。志愿者们戴着口罩、袖章,为每一位出入村组的群众测量体温、登记信息,耐心劝说群众佩戴口罩,劝返外来人员;走村入户张贴疫情防控政策告知书、发放科学防控明白纸,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抗疫重要生力军。

唱一曲抗疫莲花落,接地气入人心。莲花落属地方特色戏曲,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善桥”志愿服务队根据乡村老人居多、村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为广泛普及防疫知识,组织专长于此的志愿者自编自导唱响“抗疫版”莲花落。录制的莲花落录音,上传到村村响广播系统循环播放。一曲脍炙人口的莲花落,提高了村民对防疫的认识,让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家喻户晓。

讲一堂抗疫公益课,为村民解疑答惑。为帮助群众尽快适应宅在家里的生活,善桥志愿服务队在全镇所有行政村建立“防疫志愿服务微信群”,每晚7:30-8:30,服务队邀请不同的心理学专家围绕认识疫情、自我防护、亲子教育、关爱老人等主题,为当地群众讲一堂自我心理防控公益课。课程采用老师在志愿服务队主群开讲,志愿者在行政村群进行同步转播的形式,连续播出12讲。同时,还邀请企业知名人士,分享创业经历和成功经验,为青年人传经送宝。

录一集抗疫科普小视频,倡导健康生活习惯。为了让线上科普更接地气、内容更符合当地群众“口味”,善桥志愿服务队梳理出居家可以操做的六件事情,每天录制成一集科普小视频,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村广播等多个渠道推送,帮助群众丰富生活内容、改善卫生习惯、密切亲情关系、增强心理免疫力。先后录制抗疫心理服务视频10集。

▲司法干警和心理咨询志愿者们并肩工作

办一期志愿者培训班,提升科技志愿服务能力。善桥志愿服务队在服务过程中,全面进行自我培训提升,在线讲解志愿者服务动机层次与志愿者精神、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培训及时解决科技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提高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同时也给志愿者们注入了精神养分。

搭一个战“疫”心理服务平台,让村民宅在家里不忧虑。善桥志愿服务队协助临泉县文明办招募甄选30位具有危机干预经验丰富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共同搭建“临泉县战‘疫’心理服务平台”,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等心理援助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心理健康自主服务、心理公益课、线上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

聚一批热心公益人,捐财物筑心墙。善桥志愿服务队的各项举措,带动当地群众热情抗疫,激发了一批热情有爱的先进人士,他们纷纷捐财捐物,踊跃报名站岗值班,为全县抗疫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心墙。

善桥志愿服务队及心理茶馆线上线下开展疫情防控心理疏导志愿服务两个月来,先后开展专题活动28场,受众8.4万人次。这份来自于心理服务和志愿精神的强大正能量,得到相关乡镇党委政府和临泉县文明办的高度肯定与认可。

心理疏导 助推人民调解创新走实见成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工师、善桥志愿服务队执行队长、心理茶馆值班负责人之一的唐伟介绍,通过疫情锻炼了这支心理咨询队伍,更加坚定了大家志愿服务社会的信心和决心。所有的志愿者基本上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开展志愿服务一方面是出于专业爱好,更多的是来自内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精神。在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的精心指导下,单桥镇党委政府对心理茶馆及其善桥志愿服务队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除了装修办公用房,提供空调、沙发、电脑、网络等必要的硬件支持外,还对志愿者们嘘寒问暖。值班志愿者享受和乡镇党政干部同样的食堂就餐、临时休息待遇。单桥镇党委书记符心斌不仅亲自过问安排心理茶馆的相关工作,遇到相关个案,还身先士卒携镇领导王伟、政法委员张钰捷、司法所长满玉鹏、禁毒办主任张雅晴等党政干部一起,始终和心理咨询志愿者们并肩冲在最前沿。

单桥镇某村女孩小莉14岁,现就读于8年级。由于认为父母对学习成绩高考成绩优秀的姐姐偏爱,对于弟弟宠爱,唯独自己得不到关爱,曾多次割腕企图自杀。在又一次与父母发生冲突后试图跳楼自杀时,被村民发现报警。接警后,心理咨询志愿者和派出所民警一起赶往现场,镇领导也第一时间介入关注,通过耐心对其实施心理抚慰,并科学开展跟踪连续四周的心理疏导,小莉终于在志愿者叔叔、阿姨面前失声痛哭,再次找回本真的自己。与此同时,志愿者和党政干部们共同出面,将小莉父母及亲戚分别请到心理茶馆促膝谈心,通过相关的心理干预,这个原本充满误解的家庭又恢复了亲情的温馨。

▲心理茶馆的志愿者们认真研讨问题

该镇某男孩15岁,现就读于8年级,在临泉县城读书。因姐弟两人争抢共用一部手机,与家人发生矛盾。该男孩明显有沉迷手机游戏倾向,为争取到拥有玩手机游戏的权利,不惜以绝食抗争。绝食五天后,其父母绝望之余破罐破摔,干脆外出打工,对其也做出完全放弃的不负责任处理。镇领导获悉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携心理茶馆的善桥服务队志愿者们一起深入其家中看望。当时该男孩已皮包骨头,气若游丝。单桥镇党政领导立即指派政法干警与其父母取得联系,责令他们第一时间赶回;另一方面,志愿者们心理疏导紧急跟进,请来医生抢救。经过一系列救助,该男孩终于被从濒死边缘拉回。经过近半年的跟踪心理抚慰,男孩终于渐渐脱掉网瘾,再次背起书包走进校园。其父母欣喜万分,逢人就说,是党委政府和心理茶馆的志愿者们救了他们全家。

除了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外,心理茶馆在人民调解中,明显地发挥强大的抚慰作用。单桥镇一挖掘机驾驶员谷某,自告奋勇地帮好朋友李某去家中平垫宅基,不收分文。在作业期间,当事人谷某的父亲却不幸被挖掘机挤在墙上,经抢救无效身亡。事件发生后,镇党委政府指令政法部门第一时间介入,严防事态升级恶化。镇司法所长满玉鹏介绍,双方当事人对此事件站在各自的立场各有怨气,虽经人民调解多次努力,双方期望值差距很大。就在这时,心理咨询志愿者们密切配合,将他们分别请到心理茶馆促膝谈心,要求站在对方立场换位思考。通过一系列工作,终于使当事人双方意识到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最终以挖掘机驾驶员当场支付六万元,取得朋友谷某一家的书面谅解,使死者很快入土为安。这一事件处理过程中,司法所长满玉鹏感触很深,当时政法干部们已经准备启动司法程序了,可是,就在善桥心理服务志愿者们春风化雨般的一番努力后,事情很快有了转机,真正做到案结事了,避免了事件升级恶化,节省了司法资源。

▲心理咨询师唐伟在和来访人员恳切交流

单桥镇党委书记符心斌表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治理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邻里纠纷细节,其间有很多根本不是水火不能相容的矛盾,都是些拿不到台面上的鸡飞狗跳、鸡毛蒜皮小事,但是,由于村民们长期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彼此有着盘根错节的情感认知,会对一些小事过度敏感。如果党政干部不能认真倾听解决,不重视当事人的心理诉求,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很可能会引发更为复杂的矛盾爆发。当初,单桥镇党委政府设立心理茶馆的初衷,就是想给社会转型期心理急剧变化,不能承受心理负荷压力之重的乡亲们提供一个可以心平气和说话的地方。拥有27年乡镇工作经验的符心斌介绍说,自己也是在乡下长大,对于乡亲们的心理诉求有着感同身受的体验。他认为,志愿者代表第三方,又拥有心理咨询的专业经验,其中不乏成功者和爱心人士,特别容易与群众拉近距离,也能让处理问题的干部得到高度认同,所以,心理茶馆开办以来,很快声誉雀起,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机制创新 一个值得探索的社会管理课题

在谈到心理茶馆生存发展的长效机制问题时,单桥镇党委政府在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机制运营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在县司法局的指导下,心理茶馆拥有四大功能定位:一是心理疏导,为群众提供心理疏导是首要功能; 二是矛盾化解,围绕一些棘手的社会矛盾进行调解,如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等; 三是舆情收集,传递党委政府的政策方针,倾听社会大众的心声,对社会突发社会事件科学回应和化解。收集舆情动向,干预社会消极情绪,引导传播社会正能量;四是社会救助,协助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从事社会突发事件心理救援,关注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心理帮助,发起社会公益行动,如物质捐助,慈善慰问等。就目前开展的工作情况看,临泉县心理茶馆正在按照既定目标,逐一践行。近两年来,心理志愿者们深入校园、敬老院等场所,开展不同规模和层次的心理抚慰活动,同时,广大志愿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平台,不断开展公益活动,在临泉,乃至阜阳都引起了较好的反响。临泉县文明办、团县委、县教育局等部门将全县的相关心理教育咨询项目,指派由该志愿团队承担,既给予其锻炼机会,又同时解决其一部分活动经费。

▲小茶馆 大作用(图/牛涛)

临泉县心理茶馆的创办和实践引起了阜阳市司法局和临泉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的高度关注。时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司法局局长杨宇表示,在善治临泉的工作中,要把心理茶馆工作经验在全县探索推广,对全县近2000名新乡贤、法治村长和村法律顾问进行分层次地有序接受心理咨询轮流培训。将心理疏导机制嵌入人民调解,纳入法治临泉和善治临泉的工作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率先在全县各乡镇平安办设立心理咨询室,请人民调解的矛盾双方当事人在喝茶中将纠纷化解消融。杨宇介绍,去年,临泉县司法局与安徽警官职业学院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如何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到人民调解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该局将携手相关高校深入探索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切实做好心理服务融合人民调解这一创新管理实践。(聂学剑 杨守清 苗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