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理员
聂学剑
安徽亳州文化底蕴深厚。素有“老子故里,道德之乡”的美誉。孔子每次从山东曲阜出门讲学,都要在这里驻足,向他尊重的老师老子请教。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在这片方圆数百华里一马平川的土地上,英才辈出,人稠地满。岁月如歌,时代更序。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数字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地处豫皖交界地带的亳州大地,如果仍然躺在历史的优越感中坐而论道,忽视了法治文明的弘扬和德治的教化,就谈不上社会经济的凌空崛起和迅猛发展。特别是党中央乡村振兴决策出台以来,亳州这片古老的土地如何焕发出涂上法治色彩的青春?身为亳州市政协委员的孙修亚,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孙修亚从一名资深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实践出发,多年来,一直在奔走呼吁。从法治思想到孝道文化,从青少年健康成长到乡村文化建设,从农田水利建设到生态环境保护,孙修亚每一次代理完毕案件走出法庭,都觉得自己有话要说。特别是党中央确立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这位从小生长于这片热土上的热血男儿,更是觉得责任在肩。2021年深冬,在他的工作室里,雪夜独坐桌前,读到《中庸》里那段话:“赤子之心,至诚之道,知行合一,彼岸之桥。”意思是只有具备一颗赤诚之心、言行一致,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孙修亚望着夜色中飘舞的雪花,禁不住潸然泪下,他深深懂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多的是要激发唤醒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赤子之心,培树重塑民族自信,淬炼铮铮铁骨,让对国家的笃定、对文化的笃定,坚如磐石。从此,他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市政协委员,一名市政府行政执法特约监督员,一名法律工作者,一名民间志愿布道者的赤子之心。“位卑未敢忘忧国”。孙修亚的身影永远在路上,他每奔波到哪里,总把温暖和正能量传播到哪里。
关于孝道文化。孙修亚有最深的体会。一个人,如果连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孝顺和尊敬,那么这个人怎么可能对社会会有敬畏和奉献之心呢。所以,孙修亚认为,孝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从校园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教育孩子,练好道德童子功。在现实生活中,孙修亚自己就是孝道践行者的楷模。老母亲在世时,孙修亚总是竭尽所能,每隔几天都要回到母亲身边嘘寒问暖。母亲去世后,孙修亚一连几年都觉得心痛。他把原本的这份孝心发扬光大到身边的孤寡老人,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逢年过节,在同龄人都在酒桌前推杯换盏之际,孙修亚却轻车熟路地深入走访到一个又一个敬老院。那里的老人们一看到孙修亚敦厚的笑容,都禁不住伸出双手:“孙委员,您又来啦,还在惦记着俺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那一刻,孙修亚的鼻头总是酸酸的,他俯下身去,为老人掖掖被角,正正衣襟,仿佛看到了老母亲那饱经沧桑的面容。孙修亚用自己并不充足的收入,为老人们送上最贴心的节日礼品。与此同时,孙修亚几乎每年政协会议上都有关于发扬孝道文化的提案。欣慰的是,几年来,亳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等相关单位,都把孙修亚委员的提案列为A类办复提案,认真地把孝文化因地制宜地落到实处。孙修亚以一己绵薄之力,助推优秀传统文化的巨轮,在亳州大地上滚滚前行,春雷般的轰鸣声振奋人心。
孙修亚从乡村走来。他带着对农村最浓的情和最深的义,还有最痛的切肤感受。党中央确立乡村振兴战略方向后,孙修亚在激动之余,从法治宣传入手,把关注的目光锁定在这片生他养他的热土之上。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自不必说,这是他作为知识分子年年都要提案倡议的。如果说,弘扬亳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属于务虚之举的话,那么,孙修亚脚踏农田,弯腰行走在农田,细细地查看每一棵庄稼的长势。这是真正的务实。作为药都,作为粮食基地,亳州市长期以来存在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他像一位行走在民间的中医,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利用政协委员这一平台,对家乡存在的每一处社会痛点,都一一望闻问切。他的提案,很快在政协委员中引起反响,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个健康的社会永远离不开法治。从青少年犯罪现象的反思和治理,到打击虚假诉讼,孙修亚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躬耕细作。他用赤诚写着奉献,他用热情化作奋进,于乡村,于城市,于案头,于灯下,他一直在守望。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有理由相信,孙修亚的热诚守望,必将迎来百花齐放的药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