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亲家对簿公堂三年闹不清
2016-01-05 16:21:13

作者:管理员

                                             曾经的亲家对簿公堂三年闹不清

 

                                          问题的焦点在于当年买地合同是否有效?

 

   家住阜南县段郢乡的高士才遭遇官司缠身,只为十年前自己购置的一亩半地产及其附属物。状告高士才的是他曾经的儿女亲家杜某某,当年6.2万元购置这处房地产时,对方曾出资4万元,并共同与卖方签署购买合同。此案历经两级法院五次审理,又经两级检察院受理拟启动监督程序,但一直没有尘埃落定。其原因就在于高士才与杜某某签订那纸合同上标注的土地性质究竟是国有,还是集体?这纸买地合同是否有效,法院最后各断一半的做法依据何在?

 

   2004年元月,高士才、杜某某与阜南县商贸实业供销公司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段郢乡张小集村北一宗近千平方米的土地及其附属物,以6.2万元的价格出让。高士才与杜某某当时是儿女亲家,杜某某的女儿是高士才的儿媳。杜某某家距离此处房产约十几华里的路程,她当即表示,她不要这块土地,等她家将来建房时,让高士才再还她钱。

 

   2005年10月,高士才到县房产部门申办房产证,这时他发现这块土地并没有国有土地使用证,这块土地属于段郢乡张小集村的集体用地。经段郢乡人民政府及张小集村委会分别出具书面证明:此宗土地系集体土地,划给高士才作为宅基地使用,县房产部门才为其颁发了房产证。两年后,高士才将原本杜某某出资的4万元连同利息共计6万元还付。至此,高士才以为这处房地产已完全归自己所有。

 

   2009年,杜某某的女儿与高士才的儿子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并取走了当年两亲家与商贸公司签订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2012年,杜某某以此起诉高士才,要求确认按当年出资比例,确认其拥有64.52%的份额。

 

   阜南县人民法院经审理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确认杜某某应拥有该处房地产64.52%的份额。被告高士才不服,上诉到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在确认原协议中标的物土地性质并非国有性质的基础上,判决原、被告双方各占一半份额。高士才仍然不服,向阜阳市检察机关申诉抗诉。检察机关受理后,专门向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出公函,针对案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给予探讨,阜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中书面回函中明确表示:阜南县商贸公司与当事人双方签订的土地性质无法确认为国有。

 

   高士才的代理律师认为,既然两级法院都确认所争议土地性质并非国有土地,那么这份“国有土地出让协议书”就应视为无效合同。而县、市两级法院确认原、被告双方所享有的份额,均是依据这份无效合同中出资比例做出的判断,于法无据。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焉附焉?”阜南县商贸实业供销公司根本不具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的主体资格,因此,该公司与原、被告签的协订议应确认无效。针对无效合同,是不能作为判案依据的。那么,这一切初审、再审、终审,围绕这一合同确认的各种份额都没有依据,案件审理不能各打五十大板“和稀泥”。对簿公堂三年,高士才渴盼“依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给自己一个说法。(记者 聂学剑)